由中法学者共同参加的中国电影学术论坛“中国电影与文化主体性”研讨会于2013年11月4日在法国巴黎召开。
此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法国第八大学和巴黎中国电影节共同主办。
由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黄会林、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原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傅红星、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贾磊磊、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黄式宪、杨远婴组成的专家团队与国际电影资料馆联合会主席,法国电影专家埃立科乐华、法国著名汉学家、法国教育部汉语总督学白乐桑教授、法国最著名的电影学院La FEMIS对外关系处主任帕斯卡·波含斯坦、巴黎第八大学电影系教授骆宾-德赫、巴黎第八大学讲师科立斯陀夫·法澜、王倩茹做了主旨演讲。第八大学近200名师生参加了论坛。
会前,黄会林院长和法国巴黎第八大学校长达赫塔可夫斯基女士分别代表中方和法方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黄会林教授在主旨发言中介绍了“第三极电影文化”的学术概念和理论设想。她认为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中国电影文化,可以构成欧洲电影文化和美国电影文化之外的“第三极电影文化”。 “第三极电影文化”,通过弘扬和传播“第三极文化”所代表的核心价值和民族精神,在提供休闲娱乐、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中重塑全民族文化自信,建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并达到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最终建设人类美好精神家园。
国际电影资料馆联合会主席埃立科乐华介绍了2012年国际电影资料馆联合会年会在北京召开的情况,称这是自1938年国资联(FIAF)成立以来第一次在中国召开,称中国电影资料馆人,将这次年会办成了75年以来最好的一次年会,是世界电影资料馆的转折点。
傅红星教授从中国电影资料馆近30年在法国的学术放映角度,观察了中国电影的文化主体性和法国观众的关系,用一系列数据阐述了中国电影作为中国文化遗产、影像档案、艺术珍品为中法之间的文化交流所做出的贡献。30年来共举办16次大型影展,展映281部中国影片,使国外观众通过中国的影像了解了中国。
法国著名汉学家、法国教育部汉语总督学白乐桑教授从法国中小学中文教育范围的扩大、法国中学中文教学课程的设置论述了中国电影在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北京电影学院黄式宪教授介绍了中国近期青春片电影的制作和放映,他认为中国的青春片在弘扬民族文化主体性中有着重要价值,以中国元素为内核的青春电影,弘扬着向真、向善、向美的情怀,它不仅吸引了中国观众,创造了很高的票房,也将能赢得世界更多观众的期待和喜爱。
法国最著名的电影学院La FEMIS对外关系处主任帕斯卡乐·波含斯坦,通过介绍在“法国高等国家影像与声音职业学院”学习的中国学生的学习情况,强调中国学生如何克服自身的障碍,尽快适应法国独特的影像教学模式,适应拍片实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北京电影学院杨远婴教授,介绍了当下独特的中国女性电影导演群体和她们所导演的作品,在整个中国电影构成中的独特价值。
巴黎第八大学电影系教授骆宾·德赫通过回顾第八大学的发展历史,以及他们和中国电影的关系,强调了第八大学在中国电影的研究和教学方面的独特性。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贾磊磊研究员强调了中国电影应该具有与人类共通的文化价值观。他特别强调了孔子与耶稣、释迦牟尼、穆罕默德四位影响人类历史的文化伟人的共通性,指出中国主流电影的创作所体现的“仁爱”思想,来证实儒学具有跨越空间的文化价值与超越时间的恒久意义和在跨文化传播中的独特作用。
巴黎第八大学讲师科立斯陀夫·法澜介绍了中国导演、演员和制片人在大陆、香港等地的流动使中国电影拓展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巴黎第八大学讲师王倩茹对中国早期电影的起源进行了质疑,提出“中国电影的起源之谜。”
在近四个小时的论坛中,中法专家对中国电影研究的独特视角,精彩发言,赢得阵阵掌声。
法国专家称这是近年来少有的中国学者的“豪华阵容”在法国举办的高水平、高规格中国电影学术论坛。
此次在法国举办的中国电影学术论坛,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自2010年10月成立以来所开展的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活动的重要项目之一,2012年10月,已经在美国洛杉矶成功举办了中美电影论坛。
走出国门的中国电影学术论坛,在不断拓展和丰富自身的精神内涵的同时,也在传播着中国文化,已成为国际与国内电影界深化交流、密切合作、面向未来的重要平台,为推动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以及世界电影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